第7章 简谈中国古代房中术与炼铜(其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简谈中国古代房中术与炼铜(其三)

  

   (唱唱反调,免遭天谴。)

  

   《褚氏遗书》和《小品方》

  

   中国文化是很辩证、不绝对、不唯一的。比如人的本性,既有主张性善的孟子,也有主张性恶的荀子,还有主张“食色性也”的告子,主张性混沌的一些道家人物。同样的,既然有《玉房秘诀》等书说彭祖曾说要多御童女养阳,那么也会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南北朝南齐时的褚澄就说,先不谈养不养阳,单从生儿育女的角度讲的话,早婚容易导致不孕不育,还是晚婚晚育好。后人收集了他的言语,并添加了自己的理解和误解,然后托名于他而成一书,便是《褚氏遗书》。清代学者怀疑此书大部分内容是宋朝人伪托的,因为南北朝时盛行早婚早育,与书中思想矛盾,但书中却只批评了建平王的孤例;并且书中说建平王后来招徕了一批人妻为自己生儿子,未见于其他史料。

   《小品方》同样认为晚婚晚育更好,但学者们并不怀疑此书为后人伪托,认为就是东晋陈延之写的。因为此书提到“古代人”比“现代人”晚婚,而两晋南北朝时的人结婚比秦汉时的人更早是符合历史记载的。(不知道或者忘了的话,可参考这个系列前面有一篇我总结归纳的古代法定婚龄变迁。)

  

   《褚氏遗书·问子》:

   建平王妃姬等皆丽而无子,择良家未笄女入御又无子。问曰:“求男有道乎?”澄对之曰:“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后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此王之所以无子也。然妇人有所产皆女者,有所产皆男者,大王诚能访求多男妇人谋置宫府,有男之道也。”王曰:“善”。未再期生六男。夫老阳遇少阴,老阴遇少阳,亦有子之道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

   建平王的妃嫔姬妾等人都很美丽,却没有生育出儿子,挑选良家(良家指不是奴籍、贱籍、流民的平民)未及笄(未满十五岁)的女子入府交合,还是没有儿子。他于是问我:有办法让我有儿子吗?褚澄我回答说:男女交合一定要满足适宜的年龄。男子虽然十六就精通而初遗了,但最好三十岁再娶妻;女子虽然十四就天癸至而初潮了,但最好二十岁再嫁人。(这)都是想要阴阳气完实了再交合,进而从交合(自然)就到怀孕,从怀孕(自然)就到养胎,从养胎(自然)就到生子,生下的子女骨坚体壮,身强寿长。现在(王上选入府的)未及笄的女子,刚刚初潮没两年,已经接近男色,(导致)阴气早泄,阴气未完实就伤动了,这才会交合却不能怀孕,怀孕却不能保胎,保胎却不能顺产,产下的子女也容易夭折,这便是王上为什么没有儿子。不过妇女当中,有的生的都是女儿,有的生的都是儿子,大王如果真的(想要儿子),就寻访生过几个儿子的妇女,想办法让她们入府居住,这就是(让王上)有儿子的办法。王说:善。还没等下次遇到我,(他选入府的人妻)就生了六个儿子[要想生活过得去,总得头上……]。(除了上文所说的办法,)老牛吃嫩草,大车碾少年,也是生儿子的办法。

  

   《小品方》论妇人病:

   古时妇人病易治者,嫁晚,肾气立,少病,不甚有伤故也。今时嫁早,肾根未立而产,伤肾故也。是以今世少妇有病,必难治也。早嫁,早经产,虽无病者,亦夭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时候(秦汉时)妇科疾病不难治,是因为那时女子嫁人比较晚,肾气已经坚立了,病根就少,也不怎么(在交合中)受伤的缘故。现代(两晋)女子嫁人太早,肾气的根本都没有坚立就产子了,非常伤肾。因此现在的少妇(如果)生病,(那)就一定很难治。嫁人太早,生产太早,即便(自己)没有得病,(子女)也容易夭折。

  

   (两晋南北朝的婚龄非常离谱,比如:

   梁武帝四女富阳公主,和北周武帝女儿平原公主,都是十一岁出嫁;贵妃张丽华,十岁入宫得陈后主宠幸。当时民间谚语“三十而祖”,也就是正常人三十岁差不多该当祖父了,人们用这句话来取笑三十岁还打光棍的。)

  

   2022年4月20日

  

   吐槽:P站小说区总是评论很少,是因为大家不知道新版客户端已经可以手机在小说区读评论发评论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